多年生稻栽種一次可連續收割多季,耐鹽堿水稻、耐鹽堿大豆突破了鹽堿地種莊稼難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新“火花”不斷涌現。為讓農業科技創新“火花”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日前,農業農村部面向全國啟動農業“火花技術”征集。
什么是農業“火花技術”?“就是處于萌芽狀態或成長階段、尚未大面積推廣,但未來有可能對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農業科技成果。”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具體應具備以下條件:對解決農業生產技術難題或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尤其對玉米、水稻、小麥、大豆及油料等產業發展能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在理論、技術或方法上有一定創新和突破,有較高科學價值和較大應用潛力;經濟實用、便捷輕簡,潛在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農業的未來,在于科技。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整體上形成了少量領跑、多數并跑和跟跑的農業科技基本格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業支撐能力偏弱等問題。農業“火花技術”征集旨在鼓勵和尊重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推動農業科技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從1到N”的發展,強化科技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撐作用。
農業農村部將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鼓勵金融資本、風投基金共同設立農業“火花技術”專項,對可行性高、前沿性強的“火花技術”進行重點支持。強化優惠政策支持,對成長潛力大的農業“火花技術”,推動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有關高新技術領域目錄,享受稅收抵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通道”,引導農業“火花技術”積極申請知識產權保護。
糧安天下,種為糧先。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之本。種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中國新疆(昌吉)種子展示交易會將于2022年8月6-8日在新疆農業博覽園(昌吉)舉辦。本屆大會以“科技創新賦能、打造絲路種都”為主題,詮釋新時代種業發展“智慧”,打造一場融合政、產、學、研、推、用于一體的種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的交流盛會。
近年來,新疆把種業發展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性要素,在政策、資金、機制、人才上予以傾斜,通過育基地、強科技、重龍頭、建體系,種業發展不斷加速,成為新疆現代農業產業的一道亮麗風景。
中國新疆(昌吉)2022種子展示交易會將在8月6-8日如期舉行,作為國家商務部重點支持的展會,也是農業領域重點的展會,現場將以“展會+論壇+田間展示”三會一體的辦會模式開啟。
據悉,今年展出面積達到80000+,預計500多家企業報名參展,涉及14個種子品類1600多個品種,更有25000+專業觀眾現場觀展。歡迎國內外農業專家學者,政企單位代表與會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