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2022-2030年)》(新農科〔2023〕8號)政策解讀
一、制定背景
根據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和自治區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相關要求,為推進自治區
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結合我區實際,農業農村廳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2022
-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二、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在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以堅持降低排放強度為主、控制排放總量為
輔的方針,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路徑。力爭“十四五”末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0%
以上,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節能高效農機柴油發動機推廣比例達到2.5%,推廣面積達到6000萬畝;農機功能組合復式作
業裝備比例達到1.6%,推廣面積達到7000萬畝。
三、主要內容
在重點任務方面,《實施方案》明確了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漁業減排降碳、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5項
重點任務。并進一步提出新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行動,主要包含畜牧業低碳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秸稈綜合利用、農田碳匯提升、農機綠
色節能、稻田甲烷減排、漁業減排增匯、可再生能源替代和科技創新支撐等九大行動內含16項專欄。
其中在畜牧業減排固碳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以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開展畜牧業低碳減排行動,通過日糧營養調控與甲烷抑制
等大幅減少反芻動物甲烷排放。針對畜禽糞污產生量大、處理成本高、糞便管理過程養分損失嚴重、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等問題,通過畜禽
糞便資源化利用減少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固體糞污低成本低排放好氧堆肥,將固體糞便與粉碎秸稈等輔料混合,調節含水率和碳氮比后,
通過底部通風和攪拌等方式為堆體供氧,進行好氧發酵,實現糞污管理過程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減排。
在化肥減量增效方面,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擴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提高配方肥到位率,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高效新型肥料、
土壤調理劑,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深施、機械追肥、帶肥下種等技術,不斷提高氮肥利用率,以降低氧化亞氮排放。
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以秸稈利用產業提質增效為重點,通過秸稈還田和保護性耕作固碳等增加土壤有機碳,建立
較完善的秸稈收集、儲運和綜合利用體系及秸稈爐具的推廣普及,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變肥、秸稈飼料、秸稈燃料和產業化綜
合利用布局,緩解秸稈廢棄和焚燒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在農機綠色節能減排方面,通過推廣多功能組合復式作業裝備減少農機能源利用碳排放。示范推廣免耕深松、滅茬、施肥、播種一次
完成的作業,多功能高地隙自走式動力平臺搭載中耕、施肥、施藥、收獲作業等多功能農機技術。將多道工序合并到一種機具上,通過一
次作業完成多項任務,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節能減排。
在農田碳匯提升方面,以耕地質量提升為重點,統籌利用有機肥資源,鼓勵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農田固
碳能力。全面推進有機肥積造技術,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多種方式積造施用有機肥;積極探索有機養分資源利用有效模式。
提出適宜區域及配套農藝措施,開展示范推廣應用。生物炭還田固碳。開展炭基產品還田促進土壤碳封存技術評價,開展生物炭制備加工
及還田固碳示范推廣應用。
在漁業減排增匯方面,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發展工廠化、集裝箱等循環水養殖,圍繞寒旱區氣候特點和科技需求,加強生
態健康養殖模式、養殖尾水生態治理技術、種業技術的創新和集成應用,解決生態養殖,不同模式下尾水排放治理的技術制約問題,推動我
區漁業減排固碳科技取得重大突破。構建并推廣以“種-養”為核心的池塘尾水生態治理模式技術,高效消納凈化碳、氮(磷),實現尾水
資源化循環利用,建立環境友好、資源高效、生態健康的現代漁業發展模式。
在低碳農業、零碳鄉村示范創建方面,引導農業企業、經營主體強化減排固碳技術應用,推動物質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打造一批農業
綠色低碳產品品牌,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追溯體系,拓展供給方式和供給渠道,不斷壯大新型產業增長動能。通過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技術、
模式和資源的綜合集成,探索西北干旱區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用能模式,形成系統解決方案。
四、重要舉措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現有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支持政策的落實落地,引導各類資源向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方向聚集;
要加大資金投入,研究加大畜牧、農田、肥料、秸稈、農機等領域減排固碳基礎設施投資,出臺農業生產領域減排固碳資金與減排量掛鉤
的獎補機制,鼓勵通過全國碳交易市場、市場機制、社會資金等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農業農村減排目標落實;要加強產業培育,積極發
展以綠色低碳、生態循環為增長點的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附件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HGYjOpRMMCExmHGLeph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