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冬春小麥補貼額度增加(《2023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5月21日,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鄉巴格吉代村農民使用無人機在麥田進行噴施農藥作業。
5月19日,在新和縣渭干鄉阿熱吾斯塘村,綠油油的麥苗像一張地毯,鋪滿麥田。
“今年我種了78畝冬小麥,嚴格按照農技人員指導施肥、打藥,6月20日左右收割,預計每畝產量能達500公斤以上。”村民阿不
力克木·沙依木說,小麥種植有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這讓他對豐產豐收充滿信心。
前不久,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印發《2023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促進糧食安全和保障農民種糧收
益。
補貼對象實際種植者。
《方案》要求,把節約資源和保護耕地環境放在優先位置,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采取秸稈還田、深耕整地、殘膜回收、減少農藥化
肥用量、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措施。突出保糧食安全和保農民收入協調統一,優先保障對種植糧食作物尤其是小麥的耕地進行補貼。注重
將補貼資金監管由“事后補救”向“事前預防”轉移,實行逐級申報審核。
根據《方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補貼對象是所有合法的實際農業種植者(含農場職工)。
補貼面積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面積為基礎,尚未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地方,以擁有二輪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耕
、地面積為基礎,其他類型耕地以合法種植證明文書為基礎確定。同時嚴格按照自治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公布的耕地數據,精確核實
土地性質,實行排除法進行調整,據實核減改變耕地性質的面積。
補貼資金優先冬春小麥
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2023年新疆統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補貼資金,將冬春小麥補貼額度增加至230元/畝。
根據《方案》,中央財政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對種植冬小麥的耕地,每畝補貼220元;對種植春小麥的耕地,每畝補貼115
元。自治區財政安排農業生產發展(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在補齊中央財政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缺口后,實施小麥種植一次性補貼,
對種植冬小麥的耕地,每畝補貼10元;對種植春小麥的耕地,每畝補貼115元。
地方配套資金在實現小麥種植應補盡補后,對種植青貯飼料的耕地,每畝補貼120元;種植苜蓿的耕地,每畝補貼100元;種植玉
米(不含復播)和特色經濟作物的耕地,每畝補貼18元。玉米用于青貯或收獲籽粒由各地結合申報底冊經實地核查后確定,用于青貯
的按每畝120元標準進行補貼,用于收獲籽粒的按每畝18元標準進行補貼。特色經濟作物由地縣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和結構調整需要,
確定特色經濟作物補貼范圍(不含棉花、林果、蔬菜)。
補貼程序實名公示制度
《方案》規定,補貼程序要建立實名公示制度,實行嚴格管理。
農戶(種植戶)向村委會據實申報符合條件的耕地補貼面積。村“兩委”組織全面核實,進行實名公示,公示內容主要包括申報品種、
申報面積等,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鄉(鎮)組織對村級上報的耕地補貼面積開展實地復核,無誤后,報縣(市、區)農業農村部
門核實認定。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會同紀檢監察、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對鄉鎮復核后的耕地補貼面積進行實地核實。縣(市、區)
核定無誤后,委托村級在村委會進行二次公示,公示內容主要包括補貼面積、補貼金額等,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二次公示無異議后,
由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供耕地補貼面積基礎數據和補貼發放清單,并會同財政部門辦理補貼兌付工作。進行兌付前,要按照分戶清冊向農民發放補貼兌現通知書,農民領取補貼兌現通知書時在分戶清冊上簽字、按手印后,由各地組織補貼資金發放,明確補
貼資金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小貼士
補貼條件要知道
一是依法依規明確享有耕地承包權,耕地實際用于種植小麥、玉米、青貯飼料、苜蓿等特定作物。
二是補貼耕地要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落實深松整地等保護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質量等具體措施。
三是同一地塊一年只能補貼一次,以正播作物優先作為補貼對象予以補貼,復播玉米、苜蓿不得列入補貼對象。
四是補貼作物以種植冬小麥、春小麥、正播籽粒玉米、青貯飼料、苜蓿和特色經濟作物的先后順序依次發放補貼。
五是果糧間作田按照科學折實后的糧食播種凈面積,給予核定補貼。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列入自治區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范圍:
一是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
二是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
三是已經納入自治區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地、草地)及退地減水范圍的耕地。
四是違法開墾且未納入糧食生產功能區范圍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