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縣:綜合利用秸稈 守護碧水藍天
近年來,襄汾縣把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作為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以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扎實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一、統籌“一盤棋”,全縣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襄汾縣樹立“一盤棋”思想,制訂《襄汾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對全縣的各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途徑進行整
體規劃,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布局合理、多方共贏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積極開展秸稈離田原料化、燃料
化、飼料化和秸稈深松旋耕還田利用,推廣秸稈混埋還田技術,完成作業面積48萬余畝,肥料化利用秸稈33萬余噸,完成秸稈離
田作業面積10萬余畝,飼料、原料等高值化利用秸稈5萬余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72%,推動農業循環經濟持續發展,有效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二、落實“三措施”,扎實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一)政策宣傳力度大,氛圍營造形成大氣候。利用微信、標語和致農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共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懸掛、
刷寫各種標語260條,進一步提高了農戶和相關企業對秸稈綜合利用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秸稈綜合利用的自覺性。
(二)政策支持力度大,秸稈利用形成小高潮。出臺了一系列財政支持措施,鼓勵企業或農業服務組織成立秸稈收儲網點,以
示范帶動效應推動秸稈收儲網點的建設,支持收儲運站點,養殖主體、肥料加工實施主體,當年新購直接用于秸稈離田收集、打包
打捆等專用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及有機肥加工設備,按照每臺財政補助50%予以支持;新建或改建的秸稈儲存場、棚,按總價給予
50%支持。
(三)工作實施力度大,監督管理保證全方位。搭建了秸稈收集利用農機作業物聯網縣級管理平臺,建立了縣、鄉、村、組四
級網格聯動機制,成立了秸稈禁燒巡邏隊,通過組織流動哨、設置監控點、開展無人機飛行檢查等方式,全天候、晝夜不間斷巡查,
嚴防死守,有效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監管和秸稈焚燒的管控。
三、開辟“五條路”,秸稈利用效益充分發揮
(一)推廣秸稈深松旋耕還田利用。推廣“秸稈還田+旋耕”“秸稈還田+深翻+旋耕”“秸稈還田+深松+旋耕”等農機耕作技
術,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土地肥力,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率,減少普通化肥的使用量。
(二)秸稈集中收儲運。全縣新購置秸稈打捆機、玉米莖穗兼收機30余臺,開展秸稈離田利用作業,以永固鄉、鄧莊鎮、南辛店
等秸稈收儲運農業企業為代表,構建了“企業+農機+農戶”模式,年收集銷售秸稈5萬余噸。
(三)秸稈覆蓋種植原料化利用。利用小麥秸稈覆蓋種植黃芩、遠志
等中藥材,覆蓋面積為3000余畝,原料化利用秸稈1500噸,以增加中藥材出苗所需的溫度和濕度,提高出苗率。
(四)秸稈飼料化利用。依托全縣牛羊養殖市場主體和分散養殖戶,將切碎的新鮮玉米秸稈裝填于青貯池內,壓實密封,通過微
生物厭氧發酵和化學作用制成飼料,年飼料化利用秸稈2萬余噸。(五)秸稈能量轉化形成良好效益。依托襄汾縣農綠園農業有限公
司和坤元兩個有機肥加工企業,制取優質的有機肥料;以襄汾縣浦新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為著力點,推進秸稈直接燃燒進行熱電聯產
利用,年可利用秸稈3萬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