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對了,路就對了 ——我市培育壯大富硒農業產業系列報道之一
陽泉,一方富硒之地,硒元素來源穩定、利于長期開發。2022年以來,我市圍繞打造全國硒資源變硒產業樣板區遠景目標,
在做優基地、做大龍頭、做強科研、做特產品、做亮品牌、做實融合上持續用力,力爭將富硒農業產業打造成“特”“優”農業
的新亮點、農民增收致富的突破點、農業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如今,全市富硒農業產業經營主體多了、業態豐富了、產業“含金量”高了,“陽泉
硒品”品牌力不斷提升,不少農產品乘“硒”而上、“身價”倍增。
新年伊始,我市富硒農業產業又將翻開新的一頁。在這個積蓄力量的季節,本報組織采訪團深入富硒產業研究院、富硒農業
產業基地、富硒農業企業等,走訪農技專家、企業負責人、消費者等,以系列報道的形式講述我市富硒農業產業的發展故事。
——編?者
“這是富硒小米,營養價值很高!”
“來陽泉不喝俺們的富硒連翹茶、富硒酒,不是白來了?”
“老陳醋是山西的特產,富硒可是俺們‘裕盛源’老陳醋的招牌。”
……
最近兩年,在我市不少景區、酒店、特產超市,經常會聽到類似的吆喝推介。不是陽泉人“凡爾賽”,而是依托我市獨特資
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富硒農業產業給了人們底氣與驕傲。
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方向對了,路就
對了。這幾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我市獨特的富硒資源稟賦,把富硒農業產業
作為全市‘特’‘優’農業產業的首位產業來抓。如今,我市富硒農業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蹚出了一條‘小農業大
作為、小體量高附加’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閆立彪說。
硒,化學符號是Se,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女神”。“月亮女神”的光輝普照陽泉,造就了我市得天獨厚的富硒
土壤資源優勢。市農業農村局邀請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對全市范圍內450個采樣點的采樣、檢測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得到的結果令人
欣喜:我市農田土壤硒元素平均值為每克0.476微克,土壤硒含量背景值為每克0.452微克;我市農田土壤中硒含量豐富,是全國
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2.1倍,是全省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3倍;我市可利用的富硒耕地約63.85萬畝,土壤中硒元素來源穩定,利于
長期開發利用、前景良好。
隨著富硒雜糧、富硒雞蛋、富硒水果等一系列富硒農產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場上的暢銷,硒元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被越來越多
人關注。用好富硒耕地這座“富礦”,成了我市破解鄉村振興課題、推進“特”“優”農業發展的突破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
“要發揮我市土壤富硒優勢,發展特色精品農業,打造保障京津冀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應節點”后,土壤富硒的比較優勢被更多人
看到、重視。
從“老天爺賞飯”到“端穩富硒農業產業飯碗”,我市不僅明確了打造全國硒資源變硒產業樣板區的遠景目標,而且細化了產
業發展各階段的年度目標。2022年是我市富硒農業產業的起步示范之年,我市如期完成了“1+10+100”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目標:
市校合作建起的山西農業大學陽泉富硒產業研究院成為富硒產業發展專業“智庫”,富硒雜糧、富硒水果、富硒油料、富硒薯類等
十大富硒農業產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扎實起步,富硒農業產業經營主體超過100個,全市硒食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粗具規模。
“1+10+100”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為我市壯大富硒農業產業開了一個好頭。2023年,我市鞏固提升富硒農業產業
的勁頭更足,年初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就提出了聚焦富硒產業、做好“土特產”發展大文章的明確要求。此后,我市按照《陽
泉市富硒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加緊搭建全產業鏈發展框架,在做優基地、做大龍頭、做強科研、做特產品、
做亮品牌、做實融合上持續用力,牽引帶動全市富硒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截至2023年底,全市富硒農產品種類拓展到14類,基地規
模增加到5.1萬畝,經營主體發展為210個,獲得富硒認證的產品增加到136個,產業產值增長到7.2億元,全市富硒農業產業關鍵指
標較2022年實現“五個翻番”,“陽泉硒品”區域公用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十多年前就開始涉足富硒農業領域的山西九州香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史云章深有感觸:“2010年,我們從省農科院經
濟作物研究所引回了‘富硒香’谷子品種。在相同的生長條件下,‘富硒香’吸收硒元素的能力是普通谷子的4倍。和村民簽訂種植、
回購協議后,我們在平定縣20多個村的200多畝土地種上了‘富硒香’谷子。當時全市發展富硒農業的企業沒幾家,我們算是起步早
的。前幾年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好在富硒土地沒讓我們失望。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富硒農業產業發展以來,我們的同路人一
年比一年多。大家‘頭腦風暴’‘抱團取暖’,漸漸擰成了一股繩,我感覺越干越有勁兒了。”
從找到“農業小市”的出路到探索“特”“優”農業的道路,再到鋪就“土特產”升值的前路,“富硒”已成了繞不開的字眼。
我市廣闊富硒土地上的富硒農業產業這株新苗,必將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