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將建設10萬畝有機旱作示范區
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提高高標準農田補助標準、培育“有機旱作·晉品”品牌……記者從山西省兩會中了解到,山西今年
將繼續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建設10萬畝有機旱作示范區,培育特優重點產業鏈和產業化龍頭企業。
基于山西少雨缺水的氣候特點,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一大傳統技術特色,也是發展潛力所在。近年來,山西省加快發展
有機旱作農業。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稱,2023年山西糧食播種面積4741.4萬畝,產量295.6億斤,平均畝產623.5斤,均創歷
史新高。記者了解到,2023年,建設有機旱作農業生產基地30萬畝、科研基地14個,制定發布山西有機旱作技術模式51項。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山西已實施集蓄降水、土壤培肥、旱作節水等十項工程,58個脫貧縣全部建成省級有機旱作
示范片。發布“有機旱作·晉品”團體標準30項,脫貧地區“兩品一標”達到1453個,培育優勢區域公用品牌10個。
在臨汾市永和縣的一條龍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里,農機手們正在進行有機旱作農業的技術和安全培訓,為即將到來的春
耕做準備。“我們推廣了玉米歸壟、果園覆草、高粱覆膜播種一體化和探墑播種等一系列技術,夯實穩糧保供基礎。”永和縣
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田華說,永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梁峁殘垣溝壑區,永和梯田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旱作梯田區域,起到了
積極的示范作用。
傳承發揚傳統耕作優勢,打好有機旱作牌。2024年,山西將擴大整縣、整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
改造和續建配套,新增和恢復水澆地60萬畝,提高高標準農田補助標準,大力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擴大“有
機旱作·晉品”品牌影響力。
“長遠發展有機旱作農業,要聚焦有機旱作農業的生產技術、作物品種、產地保護、收儲運營等全產業鏈,推進品牌建設,
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巨鑫偉業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艷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