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 山西太谷:念好“農、高、科”三字經 走出“特”“優”農業發展新路
山西太谷:念好“農、高、科”三字經 走出“特”“優”農業發展新路
種子科技填補國內多處空白、有機旱稻開北方先河、玻璃溫室番茄種植亞洲單體最大……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一批
“特”“優”農業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太谷區在山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屬于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達33萬畝,6萬畝設施蔬菜種植和年產30萬
噸畜產品讓太谷區烙上了深深的農業烙印,如何讓農業發展成富民產業,技術賦能、科技創新是關鍵。
在太谷區閆村,一個個高大明亮的蔬菜大棚鱗次櫛比,村民進出大棚異常忙碌。“正是春節假期,需求旺盛,我們的蔬
菜銷售火熱?!遍Z村村委會主任成小五說。
從大田種植到普通拱棚,再到如今的設施大棚,通過設施裝備的提升,閆村的設施農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老百姓靠著
不斷發展的科技,從土地中獲取的收益越來越高。“每棚純利潤達到10萬元,有的村民一戶種了5個大棚。”成小五說。
目前,太谷區已經布局了巨鑫蔬菜現代化科技園區等8大示范基地,設施蔬菜重點開展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二氧化碳
施肥等技術裝備集成應用;生豬養殖推廣家庭牧場模式,采用先進的全基因組選種、母豬大批次生產、無抗低排預消化健康
養殖等技術體系。
“我們已建成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功能食品加工園并投入運營,建設3000畝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園,開展玉米、高粱、
谷子、旱稻等良種良法培育、農機農藝示范,帶動全市建成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29.6萬畝,輻射全省各類基地建設70余個,
‘特’‘優’發展勢頭更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