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無人機行業白皮書(2023)》發布——我國農業無人機應用拓寬新高度
無論春種還是秋播,走進農田常常能目睹農業無人機振翅而來,已經成為鄉村產業發展中較為常見的場景。數據顯示,
在農忙季節,中國農田上空一天要起落超過200萬架次的無人機,無人機已成為中國農田管理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工具。
隨著鄉村產業的不斷更新和用戶需求的不斷增加,無人機的適應性也不斷擴展,在解決諸如糧食產量、土壤健康、環
境保護等多個方面的問題上都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農機購置補貼是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目的是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高
農業機械化水平,農用無人機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扶持。
從2017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民航局啟動實施了農機購置補貼試點工作,對購置符合試點條件的植保無人
駕駛航空器予以補貼。自2021年起,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部署全面開展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購置補貼工作,補貼資金規
模由試點省份農業農村部門和財政部門研究確定,每個試點資金規??赏黄?000萬元,進一步強化財政支持力度。
《農業無人機行業白皮書2023》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大疆農業的無人機保有量已超30萬臺,全球累計作業面
積突破75億畝次,覆蓋中國1/3的農業土地面積,累計培訓6000名農業無人機教員,累計培訓30萬農業無人機飛手,惠及
數億農業從業者。
進入2024年后,農業無人機領域再次迎來一系列政策利好:2月,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農機裝備被歸入第四項“強
化農業科技支撐”。
農業無人機行業的蓬勃,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階段性痛點息息相關,例如節能、環保、高效、省工等等。
從節能角度看。我國農業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0%以上,其中耕地灌溉用水量占農業用水量的86%。廣大農區尤其
是旱區、灌區怎么做到節水又增糧,農業節水潛力該怎么挖掘,解決這些問題對提升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可持
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白皮書》數據顯示,農業無人機75億畝次的作業量,累計節約用水2.1億噸,這相當于3.9億居民一年的飲水量;減少
碳排量2572萬噸,等同于12億棵樹一年的固碳量;還減少農藥(折百)使用量4.7萬噸。
在推動化肥農藥減肥增效方面,農業無人機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過去作物追加肥料,大多都是農戶憑肉眼觀察,無人
機作業就有了不同。施肥前,無人機會在高空將農田掃描一遍,獲取大面積多光譜影像,配合電腦生成處方圖。根據這張“處
方圖”,農業無人機就能實現精準變量施肥,效率可提升10%以上,節約用肥用藥15%以上,“減肥”和增效得以同步實現。
農業無人機不斷普及,根本還是其對生產效能的提升。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勞動力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誰來種地”成為全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并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提高農業機械化就是其中的關鍵,從聯合收割機到農
業無人機,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正在不斷解決勞動力替代的問題。
例如,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適宜在新疆種植,但在融雪前迅速完成肥料追施至關
重要。大疆T60等無人機有針對性地研發融雪肥播撒功能,為新疆干旱地區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力保障,極大地節約了農
作物灌溉用水量,助力農戶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
玉米同小麥一樣面臨同樣的境況。中國是全球玉米種植的最重要的國家之一,雖然近年來玉米種植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
提升,但主要體現在耕、種和收方面,管理階段的機械水平仍然偏低。受限于玉米本身植株較高且部分地塊的種植規模和丘
陵地形,傳統地面打藥設備無法大規模應用,這也導致了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損失。
隨著中國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無人機技術已經成為完成這一現代農業管理環節的一項重要工具,其在玉米中后期作業
上的優勢尤為突出。高效率的作業能力、精準地施藥和施肥、減少作物損傷等優勢,農業無人飛機在玉米中后期作業上的優
勢顯著,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還對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此外,山林果業機械化一直是農業機械化的短板,無人機可以不受地形限制,有效解決大坡度山地作業難的痛點。經過
多年的技術積累,大疆農業給出了無人機仿地航測、Ai識別、三維航線全自主作業的果樹解決方案,并在海南、廣東、廣西
等地建立了示范園,驗證了無人機果樹飛防的效果。去年2月,大疆農業“云上疆果”示范園利用農業無人機驗證了單人挑戰
從清園到采收全流程管理150畝果園的可行性,有效節水42萬斤,降本11萬元,實現了效率效果雙豐收。
如今,田地里農民忙碌的身影逐漸減少,無人機密集往來作業的場景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了“新農人”。相較
于傳統人工,無人機作業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還節約了成本,確保了防治效果。不管是小麥還是水稻等作物,無人機播撒作
業的比例和規模都在逐步擴大。
2023年—2024年,隨著全球更多農業從業者使用農業無人機,各國政府的管理者也對農業無人機有了更深度的認知,并
對管理方式做了進一步開放和支持,包括將農業無人機視作低風險航空器,將其作為農業器械提供補貼,以及類比地面器械提
供農業用藥指導。
2023年,巴西民航局取消強制性適航要求,大疆的多款機型獲取適航許可;為了更好地應對不斷增長的農業無人機批準
需求,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同樣對民航類法規進行了調整;2023年—2024年,美國的大疆用戶陸續獲取運行豁免……
從廣西沃柑到東北的紅松林,從貴州的湄潭翠芽到華南地區的水稻播種,從泰國的榴蓮到墨西哥的龍舌蘭,放眼全球,農
業無人飛機被運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正是伴隨科技的持續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拓展,農業無人機實現了應用場景的不斷升級。
農業無人機作為我國高科技和新質生產力代表,也為海外的農業發展輸出了越來越高的中國影響力。未來,農業無人機必
將成為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王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