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牧草種子登月歸來即將解封試種
2月18日,記者從新疆畜牧科學院獲悉:2024年5月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
載火箭發射升空的四種新疆牧草種子已“榮歸故里”,即將解封試種。
這是新疆牧草種子首次登上月球,也是人類第一次將牧草種子送上月球。
經公證處封存于證物袋“榮歸故里”的四種新疆牧草種子。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馬帛宇攝
本次搭載的四種新疆牧草種子分別為駱駝刺、和田大葉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新牧4號紫花苜蓿,均具有耐鹽堿、耐寒
耐旱等特點。其中,駱駝刺屬半灌木,營養價值較高,種子含油量高,屬藥食物資源,在惡劣的生態環境中適應性強,對抑
制草場退化、減輕干旱荒漠農區綠洲的鹽漬化及沙化、保護及擴大綠洲等起著重要作用;新疆大葉苜蓿則是一種優良的地方
苜蓿品種,在常規管理條件下,其壽命可達到50年以上,且耐衰老,高產期達10年以上,產量較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牧草種子奔赴蒼穹,已不是第一次。2022年6月,新疆已有四種牧草種子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飛
上太空,啟動了耐鹽堿耐寒耐旱牧草空間搭載實驗。
“航天育種給新疆牧草育種帶來新的巨大機會。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新疆牧草種子,返鄉種植后有一些已展現出
明顯變化:產量明顯比普通種子提高了三分之一,也更耐寒。”耐鹽堿耐寒牧草空間誘變育種及分子機制研究項目負責人、
新疆農業大學副校長鄭文新說,課題組正在通過航天育種加生物育種加人工智能等技術組合,加快培育品質更優良的牧草
新品種。
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四種新疆牧草種子放大標本圖。新疆畜科學院供圖
目前,登月歸來的四種飼草種子即將進行解封試種。畜牧科技工作者將在未來兩三年內,繼續分析返地的牧草種質資源,
對篩選出的優異株系進行擴繁。經過至少三代以上選育,變異性狀將穩定遺傳,進而培育出品質優良的牧草新品種。
據了解,新疆草原面積達7.8億畝,位居全國第三。同時新疆是我國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地區,鹽堿土地面積
約占全國鹽堿土地面積的1/3。優良牧草種子的培育和利用,無疑將對新疆乃至全國發展畜牧業和生態環境保護起到重要作用。